返回列表 发帖

318国道 冰川之旅(组图)
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  路线全程2161km:成都—雅安—海螺沟—泸定—康定——雅江—理塘—巴塘—然乌—米堆冰川—波密— 鲁朗—八一

  危情之美:成都-雅安-海螺沟327km

  二郎山是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,也是从成都进藏时遇到的第一座高山。穿越长达4172米的二郎山隧道,海拔从900米一路升到2200米。“车过二郎山,像进鬼门关,侥幸不翻车,也要冻三天。”已经在川藏公路上驾车19年的陈哥告诉我,隧道开通前,翻越二郎山要走四五个小时盘山公路,冰雪、浓雾、泥石流、公路塌方是经常的事。但在我的眼里,强壮的Jeep牧马人、热情的老鹰乐队、平整的高速公路、身穿制服的收费员、设有洗手间的休息区……一切都那么正常,与内地无二。虽然遇到两个塌方路段,但没觉得与自己有什么关系。

  车过江家湾隧道,公路上立刻弥漫出奇妙的香气,混合了红烧牛肉、盐水花生、干炸锅巴以及八角、小茴香等各种香料的味道,本来并无饿感的我,突然就有了咀嚼的冲动。探过路的队友马尧说,这是附近的牦牛肉厂销售牦牛肉的桥段——专门在生产车间装设风扇,将气味推送到公路上,以吸引买家。与虫草、松茸的叫卖声相比,味道的确是高级的广告。即使这里的牦牛肉价格贵、真伪不清,也不愁买家。

  早晨七点从成都平原出发,下午四点已经站在贡嘎山东坡的海螺沟冰川前。小雨如雾一样袭来,冰斗、冰瀑布、冰裂隙、冰擦痕……都披上隐身衣。只闻其名,不见其面,陪伴我们的只是观景台上海螺沟冰川的巨幅喷绘。

  海螺沟冰川是典型的海洋性冰川——生成于1600年前的冰舌可以下探至2900米海拔,与原生林相伴共生。在导游的引导下,我们走下木头搭建的观景台。规整的石阶、细碎的砂石、支棱的碎石、巨大的砾石与高海拔缺氧、环绕身体的雨雾交替设置障碍,没人说笑,也没有人拍照,各自低头前行,空气中只有喘息声回荡。

  30分钟后,终于可以亲手触摸一下冰川,但没有人心中赞叹,没有人屏气祈祷——眼前仍是浑浊的雾,脚下仍是灰土、砾石。盔甲样的砾石下就是远古形成的冰舌,不远处就是缝隙、深井与漏斗。海螺沟冰川,气势磅礴又危如累卵,充满生机也陷阱重重,一声咳嗽可以让百万立方的冰川崩溃,一步踏错就可能坠入无底冰缝。冰川的美,或许是危情之美。

☆★桂林徒步旅游网论坛管理员★☆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再访海螺沟:海螺沟-泸定-康定-雅江590km

  不见冰川,终不死心。小雨下了一夜,早晨才歇。时间刚过七点,太阳已为雪峰镶上金边。我们临时决定,重上四号营地,再访海螺沟冰川。

  除了以世界最低冰川闻名,海螺沟的“反差”绝对少为人知。商店的招牌上既有藏文也有汉字;旅游商店里出售泳衣、浴巾也出租冰爪、大衣。旅游巴士上,有拄着登山杖、年过七旬仍神采奕奕的老者,也有刚刚断奶、带着围嘴却不甘寂寞的幼儿。游客可以穿越原生林瞻仰涓涓如银链的融冰、覆满苔藓的红石;也可以乘缆车去远眺冰瀑布、冰漏斗;可以穿着短袖T恤拍摄冰瀑布而不觉寒冷,更可以在雨雪中轮番浸入温泉和冷泉。

  提前开放的缆车载着我们飞速上升,拉下车厢的窗,尝试与冰川的距离更近。因衰老而枯死的树干横躺在地上,正值壮年的树上则挂着袅袅的萝;瀑布样的冰川融水自绿色的山坡倾泻而下,如锉削的冰川擦痕刻在朱红的岩壁上千年不逝。

  下了缆车,再难掩饰急切的心情,也不再顾及高原的缺氧,直奔到观景台。眼前是交错差互、长达数公里的冰裂缝,远方是如浪涌动、落差千米的冰瀑布。太阳照耀下,云在快速奔跑,雪峰时而现身时而退到幕后;碎石滑下裂缝、冰川融化成水的呻吟声不断,观者只能听凭心去悸动、去祈祷。

  心满意足离开四号营地,直奔大渡河。踏上泸定铁索,凭吊勇士风采后,出门左转去吃著名的“过桥米粉”。米粉店很小,不过一个门面,两间进深,外间供堂食,内间供储物;店里的招待、厨师、清洁、收银全赖夫妻二人承担,忙时还要转换角色、互相支持。但这里的米粉却赫赫有名——传说王开湘、杨成武将军就是在这个店吃了米粉后,才率领勇士一举攻下泸定桥。

☆★桂林徒步旅游网论坛管理员★☆

TOP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    丈夫主管备料——从桶里捞了泡好的米粉装进量杯样的篓子,以手掂定斤两、添添减减,就挂进旁边的锅中稍煮;顺手再从另一只煮锅中捞出蒸煮过的青瓷海碗,倒入上次下锅的米粉,就放在案上。妻子负责调味,一手端住盛了的米粉的碗,一手顺序挑进生抽、味精、辣子、香葱末和老汤,问句:“要牛肉的,还是排骨的?”才将满满的海碗端到指定的座位。

  从竹筒里捡出筷子,汤的香味已将味蕾彻底唤醒。压抑风卷残云的欲望,先喝一口汤。汤是由牛骨、猪骨、鸡脯熬制,热气之下只有乳色的汤汁,却并不见油花;随着汤汁入口,醇厚滋味立刻充满口腔。喝掉最后一口汤,擦擦汗出门。向小贩称二斤枇杷,直奔雅江。

  康巴野趣:雅江-理塘-巴塘317km

  康巴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石头搭砌的,四四方方的藏式风格。很多人家会坚持一明两暗的三层设计。以三层建筑为例,下面一层养家畜,中间一层是主人的起居室;第三层一间储藏粮食和细软,另一间则供奉神佛。如果是两层建筑,则会为家畜另设居所。讲究的人家还会将“明间”向前突出或收进一米,形成“凹”字形、“凸”字形格局,即使是普通的建筑也可以形成鳞次栉比的错落感。

  本以为车行理塘,有机会体验康区的风土。没想到,车队进入理塘县并不减速,一路开到无量河的草坡上,眺望着格聂神山发餐盒,以路边野餐体验另一种风土。

  向往理塘的原因有三。其一,理塘人杰地灵,是七世、十世达赖喇嘛,七世、八世、九世帕巴拉呼图克图和帕巴拉.格列朗杰(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)的故乡,也是蒙古国师三世哲布尊丹巴等高僧出生地。其二,理塘县内有康南地区的唯一公园,是以白塔为主题,主塔高33米,并由119个小塔环绕形成塔林。其三,城北的山坡上就是著名的长青春科尔寺。这是康区第一大的格鲁派寺庙,每年藏历正月十五的酥油塑花会是康区一绝。

  既然无缘人文景观,索性静心体会自然的神圣。或许是枯水期的原因,无量河的水量并不大,河岸下就是宽阔的河床,想一亲河水要敏捷地躲闪新鲜的和隐蔽的牛粪、走上很远的距离。河岸的跌落形成了天然的座椅,选择下面一阶,就有靠背可以倚靠;选择河岸大片绿油油的草丛,可以直接向后躺倒,完全埋进嫩草丛、沐在阳光下。如果够幸运,支起身子时,旁边有正在抓紧时间晒太阳的旱獭。

☆★桂林徒步旅游网论坛管理员★☆

TOP
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 理塘县旅游局的领导很好客,不仅带来了刚刚灌好、煮熟的血肠,还有热气腾腾的牦牛肉。也不必洗手,只挑大块儿的牛肉拣起来;也顾不及汤水淋漓,挑高放入口中,先是肉汁涌出,刺激舌上的味蕾;再是油脂融化,散出醇厚的香气充满口腔;最后是弹牙的瘦肉,尽力咀嚼体会韧韧的咬口,连牙齿也感到满足。

  只好对旱獭说抱歉,牦牛肉不能分享。

  川藏分明:巴塘-芒康-左贡-八宿-然乌581km

  车出巴塘就见巴曲。虽然没有岩石阻碍而跳跃,却也湍流奔腾不停。车行七八公里后,巴曲汇入金沙江。如果不是枯水期,可以看到绿色的巴曲汇入**的金沙江。可惜的是,我们只看到**的巴曲与**的金沙江相汇,“径渭分明”的奇观就此擦肩而过。在科学家的心目中,属于横断山脉的芒康山不是山,而是一个标本。对植物学家,芒康山具反向地带性——草垫在下,针叶林在上。其他山体的植被自下而上分别是针叶林、灌丛、草甸,与芒康山的植被布局正好相反。

  过了奔流湍急的澜沧江以后,就从四川进入了西藏。

  进入业拉山,就要告别左贡河,向高原喀斯特地貌说再见。继续前行,终于看到怒江峡谷。对于普通大众,有三件关于怒江的事少有人知。第一件,终有一日,怒江会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一大峡谷。它的平均垂直深度超过2000米,仅云南段的长度就超过600公里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更宽,但与怒江峡谷相比,深度、长度均逊色不少。第二件,怒江峡谷仍在生长。怒江不断切割,形成了更深、更新的谷底。现在车行的沿江公路正是往日的谷底。第三件,由于怒江的切割,河岸的地质年龄一定高于谷底——我们可能在山腰发现鱼、海螺、植被等化石,在谷底却只能发现鹅卵石。

  缓缓通过守卫森严的怒江大桥,车队被要求拉开距离、快速行驶——右侧是滩高水急的怒江,左侧是时有落石的危崖。司机陈哥不时向左歪头,瞄一眼山体,不知是在看稀稀落落的灌丛、已被滑坡埋得只剩丫杈的树,还是在担心巨大的砾石、稀松的土层突然滑下,扑向路或是车。

  路并不宽,即使算上右侧的路肩和左侧的排水沟沿,也仅容两辆大切诺基擦身而过。但路况的变化很“丰富”——在碎石的基础上,另有搓板路、炮弹坑、减速带、玛尼堆等若干变化;遇到山溪导致的漫水路、泥石流带来的塌陷,车辆还要扭身爬上山脚绕路。驾驶者要面对的不只是车,懒洋洋不问凡事的“卧牛”、如土龙般呼啸而至的货车、带着全部身家磕长头的藏民、互相拥抱坐着4人或洗衣机的两轮摩托……都可能突然从尘雾中钻出;如果没有撞击出现,它们还会瞬间被尘雾再次隐藏。

☆★桂林徒步旅游网论坛管理员★☆

TOP
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  时速超过60公里,车辆的姿态已经难以描述,但车中的乘员的状态可以记录:跃起身体顶向车篷、摆肩甩头撞向车窗、飘荡膝盖敲击车门……人如硬糖芯落在元宵的筛网里,没有停止的瞬间;除了发动机和轮胎的嘶吼,仪表台在扭动、座椅在压缩、车身被敲击……车如剧院开幕前的观众喧嚣不止,好像马上就要散开了。

  直到车穿过如花廊样的明洞、被阳光投下间隔有序的倒影、有消溶的冰水亲吻车窗时,就看到远处的岗日嘎布雪山。电台里通知,然乌湖到了。

  米堆的冰川:然乌-米堆冰川-波密137km

  从然乌出发,不过1小时的车程,就到达米堆冰川。冰川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,昨晚的泥石流冲毁了道路,是否能够进去,还要看抢修的结果。等待20分钟后,探路的车带回了好消息,公路已经修通。当我们乘车进入时,迎面碰到了一辆满载的旅游巴士。据说,他们昨晚被泥石流强行“留宿”。

  米堆冰川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,是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,拥有两条V形冰瀑布。在针阔混交林中穿行1个小时后,到达了米堆冰川的观景台。眼前,泛出**的堰塞湖平静得毫无生气;远处,呈V形的冰瀑布、巨大的冰盆清晰可见。穿过灌丛,循着湖边前行,可以看到湖上漂浮的残冰。表层黑灰,断裂的白色端面却清楚地表示身份。冰牙的断层顶端泛着幽幽的蓝光,让人不寒而栗。冰川是少时白色、老时蓝。由于降雪量大于融雪量,积雪成为粒雪,并经过密实、再融化、再冻结的过程使晶体合并、冰晶间隙减少;冰川冰最初是乳白色的,随着质地坚硬、内部起泡减少,逐渐成为蓝色的老冰川冰。

  翻过飘砾堆成的小山,就看到冰洞。巨大的冰川表面已经出现了若干传送带样的导向折痕,融化的冰水、携带的砾石都循着折痕向下滑落;折痕密集之处,甚至可以形成融冰的“珠帘”。在冰川的正中,还可看到约3米直径的冰漏斗,与冰洞内的冰隧道相连。表面的融冰、碎石钻进漏斗,沿着冰隧道滑下;日光也被漏斗引入冰洞,向冰川内部输送热量,加速了冰的消溶。米堆冰川的融水形成米堆河,汇入雅鲁藏布江,成就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。

☆★桂林徒步旅游网论坛管理员★☆

TOP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回味无穷:波密-鲁朗-八一209km

  天堂与地狱竟然如此接近。从波密出发就进入此行氧气含量最高、植被种类最多的路段。太阳偶尔来串门,云在山间环绕,针叶林、落叶林郁郁葱葱的出现在盘山路间。

  以道班命名的“102”,长度不足百米,却是“老川藏”闻名色变的险路。被冰川轧裂、搬运的碎石形成了难以修养的落石区,50年来已有超过400辆车被砸入深谷,国家曾投资向山体打桩,钻头深入近千米后,仍是松散的砾石,而非稳定的岩石层。为保证车重减轻领队要求乘员全部下车步行,即使需要趟过酸奶样的烂泥;车队全部单车驶过,有多快就开多快;对向的巴士也停在路边等待,不愿多冒一点风险。

  过了通麦大桥才知,“102”只是开胃的前菜,通麦天险就在眼前。右侧是山壁,虽有植被却落石不断、滑坡不断;左侧是山涧,却只闻水声不见谷底。天上是白云,小雨在阳光中无声飘下;最窄的道路仅容一车通过,可以浸没脚踝的浮尘被雨浸得如蛋黄酱,软不受力。电台中通联的语气严肃紧张,叮嘱司机们关闭右窗且不得下车。落石,可能就在20米前。

  跟在两辆四轴的油罐车后面难以超越。在一个反S弯前,对向临时停车的两辆丰田越野车占住了山路,油罐车只好先左再右地绕过通行。但如此一绕,长长的车身就失去了过弯需要的角度。在最后一个转角,外侧的路肩被前车压松,后面一辆油罐车的左后轮终于被甩出了路面;油门仍然嘶吼,车轮仍然飞转,但车身却停在转弯处,车身渐渐向后扬起、向外倾斜。

  我们的车距离油罐车不足4米,我心里已在悄悄盘算——如果油罐车摔落,车头会不会反抽回来?路基会不会被彻底压垮,使我们的车遭殃?我们的车窗紧闭,司机陈哥在大声呼喊:顶住油,不能松,不能松。突然,油罐车的左侧车轮停转,车身似乎卯足了劲,扭一扭身体,挣上了路基;再吐出一股黑烟,走了。那个瞬间,车里一片安静,好像自己驾驶的就是前面那辆油罐车。

☆★桂林徒步旅游网论坛管理员★☆

TOP

返回列表

桂林徒步旅游网户外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