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
特色建筑
没有星巴克,但有加特茶
从城门进入古城是一个大广场,男人都聚集在这里闲聊,也有小贩摆地摊卖工艺品。从广场散开有几条大道,大道两旁亦有大大小小的商户。不难发现,有些大街是专为游客而设的,卖也门名产及纪念品,如中东男人的头巾、女人的围巾、咖啡、蜂蜜、干果等;另一边的店铺则较地道,卖日常生活用品,也有理发店、茶馆等。唯独不见星巴克和麦当劳的踪影,这下真是20世纪的奇闻,亦更见古城的珍贵。
这也不难理解,虽然阿拉伯国家,如杜拜、沙地、阿布札比都受惠於石油资源而急速发展,但偏偏也门的石油不争气。自统一南北也门后,政府虽大力开发石油和矿产资源,可惜却碰上 1998年油价大跌。即使油价回升,也补救不了失业、内战等带来的经济损失。直到现在,也门仍是最穷的阿拉伯国家,也是世上最不发达的国家,少有游客到访,加上要也门盛产咖啡,当地人又岂会爱上奶味重、咖啡味淡的美式 cappuccino 呢?蚀本的账,谁会卖?
没有星巴克、又没有WIFI,加上滴酒不能沾、女人又不常出门,也门的男人可真闷透。于是午饭后上茶馆成为他们最佳娱乐,男人们聚在一起谈**、喝糖茶、嚼巧茶。也门人喝茶习惯跟土耳其人一样,喜欢在红茶中加入 3-4舀的砂糖,口味浓甜。还会边喝茶边嚼含加特茶(khat),常见男人们口中含着一个草球,就是在嚼加特茶。
加特茶是一种阿拉伯茶,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,分布在热带非洲、阿拉伯半岛以及中国的海南、广西等地。早在新约圣经里,也曾及加特茶,用在医药上。因叶片含兴奋物质卡西酮,类似安非他命。据说在13世纪,埃塞俄比亚人为抵抗饥饿和疲劳,咀嚼此茶的嫩芽和叶子。这种习惯后来才传到非洲和中东地区,说是可以提神、使人感到思维清晰、精力充沛,觉得世间上没有办不到的事;但另一方面,也会叫人上瘾。
正因需求大,种植加特茶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农业收入,也消耗了最多农业资源,差不多用上国家 40% 的供水量去灌溉加特茶,然而每年才得10-15 %的产量增长。庞大的耗水量令萨那的地下水不断下降,政府曾有意将国民移居至红海附近。可想而知,优质的加特茶价格昂贵,利润高,每亩加特茶农田可赚取2500 万 YER(约人民币 84 万元),而每亩种植水果的田,只可赚得 57 万YER(约人民币 19000 元)!
也门人视之为社交用的食物,若主人以加特茶招待,代表客人被视为贵宾。茶馆虽有供应加特茶,但多是劣质,大家都会随身自备一袋,像香烟一样。当地人还说加特茶有壮阳功效,吃了会儿孙满堂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