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
蒙特利尔老港一带,总有各种精彩的表演吸引人们驻足
嬉笑蒙城
“一个小丑进城,胜过十个医生。”蒙特利尔正是这条箴言的信奉与实践者。人们用欢乐的节日来增进健康,舒缓工作压力、让日子总有期盼,夏日更加难忘。
L'Avenue的生意好极了。音乐狂野,血红色的西班牙水果酒(Sangria)泡着窗外的阑珊夜色,也泡着整条街浓浓的北美情调。灯光暗淡,几个黑衣的男招待戴着黑墨镜穿梭如流:帮客人点单,麻利地上菜、送上账单,迎接等待在门口的熟客们,给他们端上利口酒,与他们干杯、一饮而尽后还不忘给每人一个拥抱。即便如此,我也并没觉得一丝怠慢,他们总能抽出时间和你开上几句玩笑,很酷、很巧妙的那种—这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有失点滴尊敬,他们让人高兴,拿捏分寸游刃有余—这简直是一种艺术。
餐馆所在的圣安德鲁大街(St-Andre)紧靠拉丁区(Quartier Latin),这个洋溢着波希米亚氛围的地方是城市混血文化的另一体现。固然,蒙特利尔虽以法国文化底蕴著称,实际上,却不乏其他各国移民纷纷涌入。有人告诉我说这里的居民来自至少80个不同的国家,除了法语和英语外,人们还使用着超过30种不同的语言,信仰着30种不同的宗教!
看看这条街上风格奔放的店铺和涂鸦,甚至走过的路人,我终于明白这样的文化背景的碰撞必然产生无尽的奇思妙想。
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:

墙上的涂鸦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冲击路人的眼球,炫惑夺目的色彩、抽象夸张的造型图案、极富感染力的笔触,传递着热情、诙谐、不羁、愤怒和幽默。这些作品早已不是城市的“伤疤”,而是起到了美化的作用。作品遮掩了城市建筑中的瑕疵、街角的呆板空白,展示着艺术才华和非凡的创意。朋友Maggie告诉我,如果最初的作品引起了其他艺术家的不满,他们就改造它—这可需要绝非一般的艺术才能,当然还有人不服气,就再次修改。于是一场“涂鸦暗战”开始了,其结果当然是良性的—涂鸦变得越来越好看,甚至成了这里艺术气氛的标签。
涂鸦尚且如此,在这里开店做生意的要没点创意简直混不下去,而要在创意的基础上再博人一笑,那就是艺术啦。就像这家餐厅和它的黑衣男招待们。
当然,更上一层楼的人甚至可以竞选市长,据说嬉笑节(Just for laugh festival)的创始人Gilbert Rozon公开表示,他有意在2013年参选蒙特利尔市长。听听他的理由——他对现任市政府在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工作感到不满。他说,“我们需要一个创意的城市。”
正值七月,我没错过蒙特利尔国际嬉笑节,只是与以往不同,这次的街头表演从圣丹尼街(St. Deni Street)搬到了节日广场(Place des festivals)。来自世界各地的街头艺人带着各自的奇妙创意纷纷来到仲夏的蒙城。
除舞蹈、魔术、脱口秀等常规节目外,更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“表演”随时随地在身边发生,看到人群,我就钻进去。一个装扮成绿色怪物的“艺人”蹲坐在人群中,大家窃窃私语等待精彩发生,可此人一动不动。人们终于明白上当了,他的表演也许就是静坐,人们互相看看哈哈一笑地散去,这样看似有些无聊的演出却在这种特定的欢乐场合也变得有趣,因为广场的空气里似乎都飘着欢乐的气息。
带着满满的欢笑来到老港(Old port),夕阳已低垂,从有着岁月质感的老房子头顶斜射过来,丝丝光线雨笼罩下,头戴礼帽的车夫挺着胸膛,正骄傲地驾驭着漂亮的四轮马车压过石板路;一个穿着白色丝质衬衫的男人手里的小提琴,正奏出迷人的小夜曲…… |